西湖娱乐 xihuyule 分类>>
比亚迪“价格战”日本不好西湖娱乐城- 西湖娱乐城官网- APP使!不是车不行市场只认本土纯电
西湖娱乐城,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,西湖娱乐城APP,西湖娱乐城网址,西湖娱乐城注册据彭博社 Bloomberg News 报道,比亚迪将提供高达 100 万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 4.8 万元)的优惠,叠加政府补贴后,比亚迪车型的实际售价降幅高达 50%。
以比亚迪 ATTO 3(国内版本为比亚迪元 PLUS)为例,该车型最初上市售价为 440 万日元,目前售价已降至 420 万日元以下,叠加优惠后,消费者能够以相当实惠的价格购入。
电车通相信,国内的大多数用户并不关注海外市场车辆的售价能有多低,毕竟即便有再大的优惠,其价格也不可能低于中国市场。
比亚迪的全球化征程始于 1998 年,当时其在荷兰鹿特丹设立了首家海外分公司及欧洲总部,主推电池、电子等业务。直至 2010 年,比亚迪提出 “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” 战略,才首次开启整车业务的全球化布局,出海角色才从单纯的供应商正式转向车企。
而比亚迪乘用车的全球化战略,直到 2021 年才正式推进,这个时间点不算早,甚至相较于部分新势力品牌还有些滞后。不过优势在于,此时比亚迪已在国内打造出秦 PLUS DM-i 这一爆款车型,具备了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撑其出海计划。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,比亚迪便完成了欧洲、亚太、美洲、非洲等海外市场的布局,业务范围几乎覆盖全球。
从乘用车的海外市场成绩来看,欧洲地区的销量增长速度尤为迅速,今年前 8 个月,比亚迪在欧洲 17 国的累计销量高达 8.9 万辆,同比增长 287.5%。在国产汽车品牌中,其销量仅落后于海外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爵。
在南美洲地区,巴西与墨西哥更是比亚迪的核心出口市场。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,今年前 7 个月,比亚迪对这两个国家的新能源车累计出口量分别达 81036 辆和 74179 辆,稳居其乘用车出口目的国的前两位。
迄今为止,比亚迪在日本地区已经开设了 45 家销售网点,推出了四款纯电动车,但 2023 年 1 月至今年 6 月这两年半的时间里,比亚迪仅卖出 5300 辆车,这一数字甚至比不上国内单款车型半个月的销量。
对想要扩大日本市场占比的比亚迪来说,将国内经实践验证的 “价格战” 策略复制到日本,或许是一条可行路径。但电车通发现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表现不佳,根源可能并非价格问题,而是需求层面的矛盾。
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只有四款纯电动车在售,分别为比亚迪海豹、ATTO 3(元 PLUS)、海豚和海狮 07。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信息,混合动力汽车(HEV)在去年的占有率高达 61.1%,相比 2023 年销量增长 105.7%,市占率提高了 6 个百分点;汽油车的市占率为 31.4%,相比 2023 年下降了 4.4 个百分点。
而柴油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(PHEV)、氢燃料电池车及纯电动车(BEV)的市占率均低于 5%,其中纯电动车全年销量仅 34057 辆,市占率稳定在 1.4%。
由此可见,日本汽车市场当前仍以混动车型为主,且以无需插电的油电混动为主流;而比亚迪的优势领域 —— 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,在现阶段的日本市场需求度相对较低。
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表示,日本约 70% 的发电量依赖于燃煤和天然气,因此“纯电动车可以减少整体碳排放”在日本地区的认同感很低,充电设施的建设自然也难以跟进。此外,日本小型车已将油耗控制在极低水平,综合油耗稳定在 4~5L 范围内并无压力,因此日本汽车市场最终选择了不插电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。
比亚迪若想在日本市场争取更多用户认可,核心在于投其所好,通过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混动产品,才更有可能实现市场突破。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:就算是对纯电动车有购买意向的用户,也会优先选择本土品牌的纯电动车。
究其原因,丰田、日产等本土汽车品牌凭借全球影响力,在日本市场积累了极高的用户忠诚度,像通用汽车、现代汽车这类知名品牌,此前就因销量持续低迷而退出日本市场。
与此同时,日本市场的电动车补贴政策已迎来调整:不再单一考量车辆性能,而是额外纳入充电桩建设规模、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度等考核指标。这一变化不仅让比亚迪的产品竞争力难以充分发挥,其能获取的补贴额度,也落后于日产、丰田、特斯拉等品牌。
在种种因素下,比亚迪的销量成绩自然难有起色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全系车型在今年 6 月份的销量为 512 辆,而日产 Sakura 则是日本地区最受欢迎的纯电动车,6 月销量仅为 1137 辆,可见整个日本纯电市场的需求本就相对有限。
2022 年,曾在 2009 年退出日本市场后的现代汽车重新入局,主销纯电动车 IONIQ 5 和氢燃料电池 SUV NEXO,但 2024 年的累计销量仅为 561 辆,不到比亚迪的三分之一;奔驰和宝马两个豪华品牌曾在日本市场分别推出过奔驰 EQS 和宝马 i3 纯电动轿车,可目前已查询不到这两款车的公开销量数据,侧面反映出其市场接受度较低。
在众多外资品牌中,特斯拉的成绩还算勉强能接受,但也远称不上亮眼。去年特斯拉在日本的销量占据新能源车市场的 3.2%,Model S 和 Model X 仅交付 327 辆,比丰田 bZ4X 和日产 Ariya 还要低。不过进入 2025 年后,特斯拉的销量终于出现回暖迹象:根据 MarkLines 公布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日本售出 2120 辆,同比增长 56%,算是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。
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实施“价格战”,可能不会让销量数据有明显增长,甚至还会影响到二手车市场的价格,但彭博行业研究的高级汽车分析师吉田达夫直言,“赢得日本市场本身并非比亚迪的终极目标,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才是关键。赢得全球最挑剔的消费者哪怕一丝的认可,对比亚迪而言都具有战略意义。”
日本新能源市场的过关难度堪称地狱级别,即便你在其他新能源市场有足够的受众,也不一定获得这一地区市场的青睐。当然,比亚迪的机会还是有的,彭博新能源财经(BNEF)预测日本市场未来几年的纯电动车渗透率会有所增长,而今年这一数据预计为 3.4%,已经比去年的 1.4% 高出两个百分点。
才入局三年的比亚迪,在不少日本消费者眼中只是一个新兴品牌,要想让他们买单,品牌知名度确实很关键。为了实现这一点,比亚迪可能需要投入更高的营销成本和建设成本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我们反过来想,丰田、日产等日系品牌进入中国市场,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用户的认可,本质是技术上的认可。只不过在燃油车时代,技术的核心是“三大件” —— 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;迈入纯电动时代,核心技术已然换轨,变成了电动机、动力电池、电控系统组成的 “三电系统”。
如今的中国汽车工业,早已摆脱了过去的落后标签。尤其在当下火热的新能源市场,中国车企在 “三电技术” 上的突破、辅助驾驶的落地、智能座舱的体验优化,甚至乘坐舒适性的打磨,都成了不少海外品牌对标学习的方向。而比亚迪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企业,正是凭借这份技术硬实力,才有了征战全球市场的底气。
当然,想在日本这样成熟且本土品牌黏性极高的市场站稳脚跟,绝非易事。但无论对比亚迪,还是其他有出海野心的中国车企来说,眼下最关键的,仍是多一份耐心、沉下心打磨产品 —— 把每一处细节做到极致,剩下的,自然交由市场来检验。